
【核心內容】
在設計與教育的交叉領域,倫敦獨立設計工作室OMSE與社會影響力企業Other Box的合作案例,生動詮釋了品牌設計如何成為推動多樣性、公平與包容(DEI)教育的戰略杠桿。正如OMSE聯合創始人James Kape所言:“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‘本不該存在’的品牌——當Other Box通過教育真正消除權力失衡時,我們的設計使命便已完成。”
視覺身份設計的突破性實踐
為放大Other Box的教育理念,OMSE從“持續學習”的核心理念中汲取靈感。其最終視覺體系以施工標志與公共領域形狀為隱喻,通過高對比度色彩組合與模塊化圖案系統,既確保了視覺沖擊力,又為未來應用保留了靈活性。Kape強調:“這種設計語言不僅傳達了‘邊做邊學’的使命,更通過可縮放、可裁剪的圖案系統,適配從數字平臺到實體印刷的多元場景。”
字體系統的符號化創新
在字體選擇上,團隊采用Dinamo的Gravity字體——一款帶有獨特方形符號的無襯線字體。這種設計巧妙呼應了品牌名稱中的“Box”概念,同時為衍生服務如OTHER.JOBS(專注薪資透明與公平招聘的平臺)提供了符號化延伸可能。Kape指出:“通過調整色彩、圖案與符號的使用強度,系統能在不同媒介中實現從溫和到強烈的表達層級。”
教育使命的深層滲透
值得關注的是,OMSE團隊全程參與了Other Box的數字課程,深入理解DEI教育的系統性挑戰。這種“設計+實踐”的雙重參與模式,使最終方案超越了單純的視覺設計,成為傳播“為差異騰出空間”理念的載體。正如Kape呼吁:“通過otherbox.co的數字課程,每個人都能以微小改變推動巨大影響——但這一切始于對話與知識共享。”
從對立目標到協同效應
在概念探索階段,OMSE展示了兩種設計路徑:一種保守,一種激進。最終,Other Box選擇了更具突破性的方案,其靈感直接源于Sattar在課程中使用的工具。這種設計不僅傳遞了“漣漪效應”理念——個體改變將輻射至家庭、職場乃至社會,更通過動態視覺系統持續放大品牌聲音。
結語
這一案例深刻證明:品牌設計作為戰略工具,在教育領域可發揮遠超視覺層面的價值。通過將“不再需要存在”的終極目標轉化為可感知、可傳播的視覺語言,OMSE與Other Box共同構建了一個自我迭代的生態系統——在這里,設計不僅是美學表達,更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引擎。當“為差異騰出空間”成為共識,改變便已悄然發生。